2021年,我有幸作为特别嘉宾参加了在重庆举办的O'Kids国际儿童艺术节,并在现场对我的作品进行解读和采访。
Y:在您的作品《造梦城》中您描绘了一个巨大的乌托邦城市,您还为这件作品编写了一个故事,讲述了在未来世界生活在废墟上的孩子们的故事,充满了想象力,能分享一下您的创作灵感吗?
我: 最开始引发这个毕设主题的来源是那段垃圾游乐场的历史故事,那时候我们的课题需要寻找一些关于儿童教育的历史文献,偶然发现了这段有趣的历史,这段历史故事也引起我很大的兴趣与共鸣,才开启了这个设想的创作。
其中最开始《047》的故事来自于内心最深处的某些触动而编写成的,我有许多童真的幻想,而这段故事也是重新捕捉我这些幻想而形成的,并没有那么繁杂的约束,但是它是触发内心感性的一面,也是能留住作品里最真诚的一部分的原因。
Y:在您的作品《造梦城》中,您非常细致地描绘了各种细节:有用垃圾为原料生产水果的百果岛,还有不同的废料集中营,为观众展现了一个内容丰富的幻想世界,您是怎样构思作品中的场景的呢?这件作品从对场景的构思到最后的呈现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我: 作品里分为三部曲,第一部分就像前面说的是一个虚构的小说,我也运用了拼贴的手法去描绘这些抽象虚构的画面,而最终篇我要重新回到当今城市去构造一个乌托邦的时候,我是不能去抛弃前面所讲的这个故事的,它们两者有着直接的联系但并不是需要我去完全还原,而是存在相互交错又不完全重叠的关系。
我在创作过程中有好几个月处于停滞状态,因为我找不到一个切入点去继续深化,最大的原因可能是中间产生了对结果没有把握的质疑心理,但最后我还是选择了极致地去表达作品,我觉得不能以以往常规的思考方式再让我徘徊,基于前面已有的拼贴画面,我需要一个更加具象的图面来展示我的一个乌托邦世界逻辑,所以我用了一副线稿的剖面图来开始形成我的整个故事逻辑,把前面每个点通过一张剖面表达来链接带动,当这个画面构想完成后那么我才根据这个画面来还原整个三维的世界结构,总结整个过程就是由文本拼贴到线稿剖面画面,最后才形成一个有三维立体化的创作场景。
Y:本次展览的主题是“儿童友好城市”,您的作品中也描绘了一座属于儿童的“造梦城”。可以聊聊关于“儿童友好城市”这一概念您是如何理解的呢?在您看来,您的作品与本次展览主题有哪些内在关联性?
我: “儿童友好城市”是一个非常好的主题概念,它可以涵盖很多当下需要我们去思考和关注的地方,从大的层面角度,在现代化城市中,我们需要给予儿童什么,城市公共设计里我们需要去思考哪些方面,一个普通的社会场所里是否在细节上也为孩子去考究考量,更多让孩子参与的活动等等,让他们发自内心去融入到城市生活中。
从精神层面来讲,孩子也需要一些更能激发内心潜能的教育,教育不仅仅是形式上书本上的内容,符合这个社会发展,让孩子未来如何更好地融入社会,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记忆等等也是需要持续关注的话题,这些都是构成一个“儿童友好城市”需要去持续探讨的地方。
一个可以叫做“儿童友好城市”的地方,它的城市发展多元性也不会落后。我的作品虽然并没有直接导向一个目的或者结果,但是通过参加这次展览,我也看到了一些好的导向结果,从很多小朋友的作品中,我也看到了他们内心的无限创造力,就如当时垃圾游乐场上的孩子一样,他们在战争年代的无惧向前的创作精神,当下我们不一定需要那样恶劣的环境,但是精神仍然不可缺失,在他们创作的作品中,我也看到了每个人内心的梦,当他们凝结起来,也就形成了“造梦城”这样的一个精神乌托邦,并且不是唯一,而是会在世界各地出现很多这样的地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