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设计——用户心理感受和行为
功能+视觉=综合形成
网站 1、已内容为主的网络产品 2、交互为主的网络应用
转化率——衡量用户体验 转化率=访问者/注册量(购买、认证、入驻......)
优质转化——浏览→购买
ps:小红书类转化率机制 点击率(问题在于推广曝光不足还是质量不够) 、赞收藏与粉丝比例(用户只是被你某一条笔记吸引或者是喜欢你的社区内容)
五个层面(由上到下:具体→抽象)
表现层:视觉元素(让用户看到的)
框架层:布局罗列(用户可以干什么)
结构层:逻辑串联(要怎么做这些事,更有效率,体验更好,达到目的)
范围层:优化特性功能的组合方式(哪些需要被强调)
战略层:经营者和用户的目标目的
下面层决定上面层,底层逻辑
下层完成在相邻上层完成前,而不是上层出现前就完成了
战略层
基础目标——品牌识别(概念系统、情绪反应等等,不仅仅局限于视觉设计)
建立好成功标准
用户模型:人物用户可以是从研究数据中抽取出来可以作为样例的虚拟形象
人物信息内容含量与这个虚拟形象所要表现的
头像是否重要?虚拟人or真实人照片?
所包含的信息详细度,甚至涉及到视觉版面内容
范围层
重要性:你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才不会永远在循环和发展没有一个定性的目标
*从为什么、是什么→做什么、什么内容去满足
战略层的人物形象→加入场景
要去想怎么防止不好的事情发生而不是先下定不应该产生某事
具体化、明确,抽象的词少用(欢迎、受关注等等,这些词描绘的并没有具体化的数据指标,是点击量?播放量?评论数?)
减少主观性——时尚?符合谁的时尚?(这些需要得到某类群体的认同,会有非常多的可能性出现)
结构层
一个概念模型的产生不是要去告诉用户怎么使用,而是让他们产生直觉形成的交互行为能够与·预期的符合
高效的结构优点应该是容纳成长、适应变动(时间长了,你的组织框架、某些分类方式的改变是否能够适配)(以历史记录来说,每个平台确实都有自己的管理方式,如抖音、微博没有浏览记录,原因可能他并不是一个记录型的平台软件,也许更希望通过用户的互动来产生记录而不是单纯的浏览产生痕迹)
到了结构层,应该去识别用户需要的至关信息,预知期望并纳入设计中
*让用户了解你的结构——命名原则(描述标签等等)+受控词典(使用用户语言和保持一致性)或更精细的类词词典(补充同义词的表达,缩写、俚语等等,甚至是广狭义的拓展)
框架层
界面设计:提供用户做某事,元素布局
导航设计:提供用户去哪儿,引导元素的安排
信息设计:传达给用户想法,信息要素的排布(功能型产品:以任务为导向,信息型产品:以信息为导向,信息设计跨越这两者的边界,容纳更大的范围)
布局和习惯,什么是该创新打破传统的,什么东西一旦被创新反而给用户增加困扰,记住我们使用东西的习惯。同时用户的不同文化背景也可能对一个信息图产生不同的联想,容易混淆概念,尽量减少不同人群的猜测。
表现层
视觉设计,忠于眼睛——视觉落点与你的战略目标要素是否匹配
设计系统迭代过程的保留和记录
风格指南的重要性——提供足够细节来保持决策的方向(产品品牌视觉的规范性及全局标准,以及到模块、网站的具体功能)